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鹤庆文化优势

    信息发布者:洪生莲
    2017-09-25 17:13:37   转载

    鹤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悠久的历史积淀了鹤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鹤庆,文化积淀丰厚,人才辈出,被誉为滇西北的“文献名邦”,有建于明代的云鹤楼、被徐霞客誉为“甲于滇中”的文庙建筑群、菩提寺。境内山川雄奇,风光秀美,龙潭洞穴星罗棋布,自然景观玉就天成,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灿烂。

    鹤庆汉文化传播较早,古往今来,人才辈出,兴文重教的传统在滇西享有声誉。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鹤庆已开始设立庙学。现仍保存于云鹤镇鹤庆一中初中部内的鹤庆文庙即是当时始建。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四百八十五载:“鹤庆州学,在州治南,旧为府学。明正德十一年建,崇祯四年重建。本朝康熙、雍正中累修,乾隆三十五年改为州学。入学额数二十人”(时鹤庆属丽江府管辖,而同一文献中记载的同时期的丽江府学入学人数仅为八名)。到了清光绪年间,鹤庆已有4所书院,社学32所,义学12所。兴教育的丰硕成果就是培育出了一大批才华出众的文人学士。明、清时期,有翰林3人、进士29人、举人292人,这在边疆民族地区是少见的。民国时期,有博士2人、将军27人。创办于1926年的鹤庆县立初级中学和1936年的省立鹤庆师范学校,不仅面向本县招生,而且面向丽江、剑川、永胜等12个县,成为滇西北地区的文化教育重镇。新中国成立以后,鹤庆县有大批博学多才的学者、名人涌现,还有不少的鹤庆人担任省、州、县各级领导。

    民族文化:鹤庆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簇居地,有白、汉、彝、苗等22个民族,民族文化多姿多彩。鹤庆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明亮艳丽、红白映衬的甸北白族少女装;据传遗落人间的宫廷格格服饰、温文尔雅的甸南白族新娘装;极具民族风格的用火草叶上的纤维纯手工加工而成的六合白依人的火草衣……每个民族,都在自己的服饰上雕琢上了或深或浅的民族烙印。鹤庆的白依人、黑话人、利朴人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丰富的民间传说,白族打歌、白族田埂调、白依风情、龙狮灯、民族服饰等民族民间文化,集中展示了质朴多彩的民族风情。

    古老的洞经音乐,白汉人民歌唱的对口山歌,白依人的吹打乐,带有浓厚山歌色彩的吹吹腔,耍海、耍龙、耍狮的习俗,众多的民族传统节日,独具民族特色建筑风格的白族民居……绵延不息、多姿多彩的鹤庆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将历久弥新,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美食文化:鹤庆资源丰富,物产种类繁多,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生活在鹤庆的各族人民,运用智慧与双手,制作出了如鹤庆乾酒、火腿、猪肝鲊、吹肝、柳蒸猪头、鹤庆八大碗、米糕等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特产,并已经成为鹤庆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享誉四方。

    手工艺文化:鹤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勤劳的鹤阳儿女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状如星宇的精神财富……

    鹤庆是名扬国内外的“民间艺术之乡”。传统手工制作金、银、铜工艺品历史悠久,制作出的手工艺品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特别是新华白族旅游村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工艺水平巧妙绝伦,所生产的九龙壶、手镯、戒指、项链、耳环、藏刀以及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品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品种,不仅走俏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香港、台湾等省和地区,还远销美国、日本、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国家。

    鹤庆的白棉纸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生产,它在云南出版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鹤庆棉纸誉西南”,传统手工制作的鹤庆白棉纸现在仍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造型独特的鹤庆瓦猫,是白族建筑装饰物中的艺术精品。瓦猫又叫镇脊虎。鹤庆的瓦猫,民族特色较浓,融宗教文化、建筑装饰和民间艺术为一体,造型独特、优美,是在鹤庆文化宝库中大放异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刺绣是鹤庆民间传统的手工艺之一,鹤庆的白、汉、彝、苗等各族妇女,大多都精于刺绣,其中白族刺绣最为有名。刺绣广泛用于头饰、服饰、床上用品等方面,起到装饰和美化生活的作用。

    不胜枚举的各种手工艺文化,装点着鹤庆灿烂的锦绣河山。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洪生莲2017-09-25

    cool

    回复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